秋江待渡圖[元代盛懋創作紙本水墨畫]

秋江待渡圖[元代盛懋創作紙本水墨畫]

《秋江待渡圖》是元代畫家盛懋創作的紙本水墨畫,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。

此圖繪雜樹蘆荻、遠山秋江的平遠風光。近量崗丘臨江,高大蒼翠的雜樹被秋風吹拂,搖曳多姿,茂雁驚飛。岸邊樹的下一長者攜待童席地坐,遠望江舟等待渡。遠景山起伏連,江面寬固平靜,一葉小舟載客正在搖漿緩行。 此圖用筆疏簡,畫法略近董源。

畫作內容

秋江待渡圖[元代盛懋創作紙本水墨畫] 秋江待渡圖[元代盛懋創作紙本水墨畫]

此圖繪溪山平遠,林木蕭森的秋江景色。畫面的下邊彼岸上屹立著數棵樹木,枝葉茂密,有的樹幹十分挺拔,有的樹木向左斜,有的向右彎,姿態各異。樹下有一老者,攜一書童,席地而坐。長者端坐待渡,書童側身而坐,扭首遙望湖心,企待引渡。

畫幅左邊有作者自題:“至正辛卯歲三月十又六日,武唐盛懋子昭為鹵西作秋江待渡。”畫中還有老甫、瑩玉庵、俞英等六家題記,及清高宗弘曆於乙酉年(1765年)御題的七言詩一首。

創作背景

由該圖自題:“至正辛卯歲三月十又六日,武塘盛懋子昭為鹵鹵作秋江待渡”可知,該圖作於卒卯年,卒卯為至正十一年,即公元1351年。可以推斷,這幅畫是某人委託盛懋繪製而贈送鹵西的。

藝術鑑賞

技法

《秋江待渡圖》局部 《秋江待渡圖》局部

該圖人物用細筆精描而成,雙勾填色,姿態生動,畫得惟妙惟肖。上方即遠景,山巒疊嶂,綿延起伏,天高氣爽,為一派秋色美景。前景的畫法,近樹描繪精工,墨色凝重而又濃淡相間。一組點樹葉,無論其姿態、穿插、葉聚的外形,有條不紊,樹葉或用墨筆直接點出,或以雙勾閡書,點葉則有闊筆“介”字點,細筆“介”字點,遠山上的小樹,用闊筆橫長,以點筆成形,不著枝葉,顯得頗為別致。坡石以柔和的皴線畫出山體,然後用水墨暈染;山巒均用披麻皴,皴後再染,染後加點,層次分明,清晰可見,具有立體感。

該圖構境已化繁為簡,只畫近樹遠山。遠山與坡陀的畫法,有些接近趙孟頫的《洞庭東山圖》軸(上海博物館藏)和《水村圖》卷,近樹則描繪得具體而微,高大挺拔。

此圖畫法略近董源,又具自身特色。山石披麻中間以亂柴皴,並作適當暈染;樹石勾用筆疏簡尖硬,簡練而帶逸致;近處樹葉和遠方叢林以濃墨點簇或點苔,水墨色階分明。

構圖

《秋江待渡圖》近景中是六棵不同的樹木組成的叢樹,處理非常得當。中間的一棵樹身高大,樹於挺拔。“介”字作葉,濃重茂密,左右以不同點葉的樹木分別向兩側展開,構成了叢樹的主次、藏露、前後、虛實的變化。

名家點評

當代書畫家陳振濂:毫無疑問,在前景的這一組點葉樹,無論其姿態、穿插、葉聚時的外形,甚至是坡石的大山相倚,還有遠山那濃重的苔點,均是出於精到的構思。幾乎看不到其中有什麼照顧不到的疏忽,一個畫家功底深湛而至於此,可謂絕矣!

歷史傳承

該圖曾經清人耿昭忠,笪重光及清內府收藏。《古緣萃錄》著錄。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。

作者簡介

盛懋,字子昭,浙江嘉興人,約活動於元至正年間(1341—1367年)。其家世代以畫為業,他繼承家學,善畫人物、山水,風格近董源和趙孟頫,用筆較尖峭繁細,山石多用披麻、解索皴,設色明麗,主體面貌屬董巨派系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